(石蛙的食性特点)石蛙生活在什么地方
石蛙是两栖动物无尾熊科的一种动物。成蛙生活在海拔600 ~ 1500 m山涧附近的岩石边缘,是滋阴清热最理想的美味山珍,肉质鲜美,营养丰富,被誉为"百蛙之王"好名字。那么你知道石蛙的生长习惯是什么样的吗?以下是边肖介绍的石蛙的生长习性和饲养
石蛙的生长习惯是什么?
1.生活环境:石蛙经常住在阴山的一个清澈的水坑附近或有洞穴的瀑布附近。他喜欢在潮湿、安静、缺光、近水、凉爽的岩石悬崖下打洞。通常,青蛙经常蹲在洞口或把头伸出水面呼吸和觅食。如果受到干扰,它们会迅速潜入岩洞或岩壁下或水中,并有群居和夜间觅食的习惯。晚上它们很活跃,蹦蹦爬跳,平时也很活跃。
2.食性:石蛙喜欢吃活动的动物,但不吃死的或不动的食物。在自然状态下,它喜欢吃蚯蚓、蛆、蚱蜢、蚂蚁、泥鳅、河蟹、蟋蟀等活饵。味觉感受器非常发达,在它的进食行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。视网膜上的感觉细胞对移动的物体特别敏感和活跃。蝌蚪时期,以淡绿色水生藻类或柔软娇嫩的动植物为食。在人工饲养中,可以用蛋黄、豆腐、大麦、大米、蚕蛹粉等饵料及其配料喂养,喂养时间受气候和环境影响。
3.冬眠习性:石蛙是冷血的变温动物,没有调节体温和保暖的能力。它的体温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。一般来说,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9-26℃。春秋两季是活动最频繁、食量最大、生长最快的季节。4-6月和8-9月是繁殖后代的最佳时期。水温超过30℃时,皮肤水分蒸发量大,使之。水温降到10℃时,新陈代谢很弱,进入冬眠,闭着眼睛,不吃不动。它依靠脂肪体维持生命活动,对外界刺激无反应。如果水温升到合适的温度,就会再出来。冬眠期4个月左右,冬眠后体重会适度减轻。
4.产卵繁殖:一般石蛙在4月份开始发情,雄蛙的叫声不断吸引雌蛙相拥。青蛙相拥时,雄蛙用长有婚配瘤的前肢抱住雌蛙的腋窝,胸腹部面紧贴雌蛙腹部。相互拥抱后,雄蛙开始射精,同时刺激雌蛙排卵,排卵量为1000-3000只。卵子和精子在水中相遇进行体外受精,精子和卵子受精形成卵堆。卵常产于水流平缓的浅水区,附着在石头和水生植物上。卵外的胶质又厚又粘,有时连成一条绳子或葡萄串,长约20厘米。一个鸡蛋的平均直径是4毫米,最大可达5毫米。
5.变态发育:蛙卵一般8-20天孵化成蝌蚪。蝌蚪喜欢生活在大石头的缝隙里或溪流中的碎石堆里。在适宜的环境中,它们一般在60-75天后长成幼蛙。
石蛙的养殖方式有哪些?
1.繁殖蛙的选择:繁殖蛙是人工繁殖的基础。冬眠后、春繁前,对成蛙进行全面检查和分类,选择体大、皮肤光滑、发育良好、无残疾、无损伤、性成熟的成蛙作为种子使用。
2.繁殖蛙的繁殖:选择在石蛙繁殖的蛙,在冬眠前要进行强化,使其肥壮,在冬季气温达到12℃以上时继续饲养,以减少冬季的能量消耗,维持石蛙的生长和性腺的良好发育。
3.繁殖与产卵:石蛙一般在4月繁殖,雌雄比为1: 1,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15 ~ 20只,一般在夜间9点以后,雌蛙在清晨4 ~ 7点排卵,一般一次产卵300 ~ 500枚。
4.人工孵化:石蛙的受精卵从开始发育到蝌蚪孵化阶段,对外界变化非常敏感。在整个孵化过程中,要达到技术要求,如温度适宜、水质无污染、蛙卵消毒、孵化器富氧等。
5.蝌蚪繁殖:在石蛙,在人工繁殖的条件下,雌蛙的卵被人工孵化10-15天。孵化后的蝌蚪通常吸附在池底和卵膜上,很少活动或觅食。三天后,活动增加,它们开始进食。
6.幼蛙的饲养:用蛆、黄粉虫、蚯蚓等喂养幼蛙。白天水深10 ~ 15cm,水质与蝌蚪期相同。换水取决于水温和水质的变化,20 ~ 26℃每天换水一次。
7.安全越冬:蝌蚪可在室内越冬,水深约20厘米。采取流水、蛙塘覆盖、保温等防冻措施。幼蛙的冬眠深度在15厘米左右,留有一定的土地。如遇低温和冰冻天气,应采取保暖和防冻措施。
版权声明: 本站涵盖的内容、图片、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,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。若涉及版权问题,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!谢谢大家!